宗守云教授、陈桦教授应邀作“70周年庆——学贯中西,人文日新”主题系列讲座

2021年05月19日 16:10 作者:蒲春春、宛风庆、覃海研 点击:[]

57日、14日,国际教育学院“70周年庆——学贯中西,人文日新”主题学术论坛月活动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、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负责人宗守云教授、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、陈桦教授到校作学术讲座。两次两座累计共有两百余名师生在线上线下聆听。

57日晚在国教楼619教室,宗守云教授为国际教育学院、文学院师生及国内各高校学术爱好者作题为“语言现象的发现与研究”的讲座,国际教育学院蒲春春博士主持。宗教授在讲座开始以日常生活中的我们“知其然,未必知道其所以然”的语言现象如“不吃饭”和“没吃饭”、“大白狗”和“白大狗”等为例,提出“语言是值得研究的,也是需要研究的”,他认为语言研究的价值在于:探索未知世界,满足人类好奇、提升自身修为。接着,宗教授旁征博引,通过实例“别睡,这里有蛇”、“狄周割豆”、“夜行必提灯”等生动例子来展示来自日常生活中、经典文学作品中以及相声小品作品中语言现象及相关的语用学理论。对于如何发现生活中的语言现象,他提出,我们可以在生活中、在阅读中或者在教学中观察和发现语言现象;在交流阶段,学生们积极提问。有同学提出,留学生把“姑娘”说成“姑妈,该如何解释与进行下一步的研究。宗教授热心回应,对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,要先搜集检索某一系统的语料,如亲属语汇系统,再做一定范围的延伸,再归纳总结。蒲春春博士总结,宗教授的成果十分丰硕,对语言现象的有着敏感的直觉,这与他长期积淀的学术素养分不开;老师、同学们要向宗老师学习,时刻做个有心人,多阅读专家学者成果,时刻做个有心人,发现语言现象,收集问题,用心思考。

514日晚,南京大学陈桦教授应邀在国教楼420教室作题为“世界英语与韵律关键特征——以成功演讲者为例”主题讲座。宛风庆副教授主持讲座。陈桦教授精彩的讲座,为我们打开一扇更开阔的学习英语和研究英语的窗。她提出,随着英语作为通用语广泛使用于各不同语言背景人士的国际交流中,对外国口音的负面关注度大大降低,提高语音可理解性成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论题。但以往研究多聚焦于音段层面,提出了保障语音可理解性的核心特征,却鲜有研究关注韵律在语义构建及传递中的作用。她从世界英语“同心圈”模型出发,借助语调理论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国母语为英语以及母语非英语的16名成功演讲者的24段语料。结果显示恰当的停顿位置与时长、调型、调核及重音位置、语速以及清晰度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可理解性,促进信息的有效表达。陈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,对韵律特征在语音可理解性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补充,可以大幅度消除带有外国口音的英语口语表达的负面心理压力,对提高学习及教学效率,增强国际间有效沟通提供启示与思考。

两位知名教授的讲座别开生面、深入浅出,独特的研究角度、研究方法,给师生们带来了很多启发。




上一条:广西民族大学东盟文化馆展品全球征集公告

下一条: 国际教育学院“70周年校庆——学贯中西,人文日新”主题学术论坛月系列讲座之四公告

关闭